
股票經(jīng)紀(jì)人兼知名比特幣評論家彼得·希夫 (PeterSchiff) 認為,如今比特幣的需求并非來自日常用戶或更廣泛的采用,而是來自比特幣基金公司和搶先投資者的投機性購買。他將此稱為龐氏騙局或“金字塔上的龐氏騙局”,引用他的原話。
希夫警告說,如果新的資金流入停止,該模型可能會崩潰,因為如果沒有主流用途或?qū)嶋H經(jīng)濟支持,他認為這種設(shè)置是脆弱和投機性的。
2025年第二季度,上市公司增持了159,000BTC,總持倉量達到約847,000BTC(約占總供應(yīng)量的4%)。越來越多的公司(確切地說,超過46家)加入了這一行列,其中包括GameStop、Figma、Sequans,甚至還有特朗普傳媒(Trump Media)。
今天,比特幣再次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突破了 12.2 萬美元大關(guān)。這一上漲正值所有人都在等待“Crypto?Week’以及 CLARITY 法案、GENIUS 法案和 Anti-CBDC 法案等美國重要法案的推進。
雖然沒有官方證實,但美國立法的推動可能有助于使企業(yè)金庫持有的比特幣合法化,盡管像希夫這樣的批評者表示,這只是掩蓋了潛在的投機泡沫。
希夫似乎認為,比特幣的[飆升]主要是由加密貨幣資金投資(例如MicroStrategy、Metaplanet、Trump Media等公司)以及追逐這種敘事的投機者推動的。他表示,[飆升]并非源于真正的實用性或大規(guī)模采用。
不同觀點的沖突
自然,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,企業(yè)資金對加密貨幣的積累是宏觀層面上機構(gòu)的大規(guī)模接受,這可能會將比特幣的價值推高至 140,000 美元至 180,000 美元之間。
然而,希夫和其他持類似觀點的人認為,這純粹是投機行為,少數(shù)人推動價格上漲是為了獲得短期收益,而不是長期價值。
他的觀點并不令人意外,因為希夫自比特幣誕生之初就一直是最堅定的懷疑論者之一。他因預(yù)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而聞名,并憑借這一聲譽,以杰出的黃金倡導(dǎo)者和加密貨幣批評者的身份積累了一批追隨者。
即使很多加密貨幣愛好者不同意他的觀點,但他確實代表了傳統(tǒng)的硬通貨觀點,因此他的觀點在金融領(lǐng)域通常是有價值的。






.png)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