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著比特幣交易價格接近近期創(chuàng)下的最高價,這波上漲缺少一個關鍵因素:廣泛的散戶活動。但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出一些初步跡象。
這樣的回歸可能會推動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獲得更多收益。
零售興趣的早期跡象
CryptoQuant 的分析突顯了當前比特幣漲勢中存在的顯著脫節(jié)。盡管比特幣在2025年第二季度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但散戶投資者的活動依然低迷。追蹤0至10,000美元區(qū)間比特幣轉賬的數(shù)據(jù)(散戶需求的常用指標)顯示,盡管價格上漲,但轉賬金額略有增加。
零售量的 30 天變化百分比基本保持平穩(wěn),表明大型投資者和機構是現(xiàn)階段推動上漲的主要力量。
以往牛市(例如2020-2021年)的歷史模式表明,雖然機構動能通常會引發(fā)上漲趨勢,但持續(xù)的加速增長通常需要散戶的大力參與。如果散戶需求沒有顯著增長,當前的價格(飆升)可能缺乏長期穩(wěn)定性。
然而,CryptoQuant 觀察到了散戶投資者興趣的早期跡象。雖然這些跡象尚未發(fā)展成有意義的突破,但關鍵在于,比特幣價格要想持續(xù)上漲,散戶投資者的參與度明顯提升至關重要。如果未來幾周散戶交易量回升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可能只是更廣泛反彈的開始。
另一方面,機構需求依然強勁,現(xiàn)貨比特幣 ETF 就是明證記錄5月27日,滬深港通凈流入3.85億美元,連續(xù)9個交易日實現(xiàn)日凈流入。
比特幣下一輪牛市的驅動因素
如果零售業(yè)未能復蘇,CryptoQuant 的 Julio Moreno期望下一輪加密貨幣“狂熱”的驅動力或許并非散戶投資者,而是遵循邁克爾·塞勒(Michael Saylor)BTC 增持模型的小型公司和基金。然而,這些實體必須做好準備,承受加密貨幣臭名昭著的波動性,尤其是在市場急劇下跌期間。
越來越多的非加密貨幣公司正在采用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(chǎn)。日本的 Metaplanet 擁有 7,800 枚比特幣,引領了這一趨勢;香港的博雅互動在亞洲擁有 2,410 枚比特幣;而美國的 Semler Scientific 目前持有 3,808 枚比特幣。所有這些公司都致力于復制 Saylor 戰(zhàn)略的輝煌成功,并將比特幣納入其長期財務布局。






.png)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