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素呂志寬老7星評價
2020-11-02 10:17:01
大多數人都知道比特幣,但是并不知道為何它不需要銀行等中心機構來進行清算和資產轉移。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人對比特幣持相反的態(tài)度。
那么它究竟是靠什么得以運行這么久呢?這就不得不提到「共識機制」了。
也許你經常聽到「共識機制」這個單詞,因為它是區(qū)塊鏈的核心機制之一,也是去中心化的基礎。
用專業(yè)的話來說,共識機制主要用來解決誰來構造區(qū)塊,以及如何維護全網數據一致性的問題。
當然,共識機制也分很多種,包括pos算法、pow算法、dpos共識算法、投注共識等。
其實簡單而言,共識機制可以理解為:
學校老師制定的學習方法和考試規(guī)則、狼人殺的游戲規(guī)則、黑社會的潛規(guī)則等等。
當然,僅僅這樣形容是不足以完全解釋清楚什么是「共識機制」的。
但是,一旦說到細節(jié),可能大多數人就不太理解了。
區(qū)塊鏈的底層由四部分構成:
1、分布式的數據庫:用來存儲以往和將來的交易數據
2、密碼學的公私密鑰體系:用來確認交易雙方的身份
3、P2P網絡:用來廣播和蔓延各類消息(如節(jié)點加入消息,節(jié)點失效消息,得到挖礦數據的消息)
4、共識機制:決定節(jié)點記賬權利,以及記賬權利的選擇過程和理由。
在區(qū)塊鏈里,每個區(qū)塊就是一些數據,對于比特幣來說就是一些交易記錄,然后有一個機制把這些 block 連成一個列表。普遍采用的辦法是用一個哈希函數 H,把每個 block Bi的哈希值 H(B[i]) 包含在下一個 block B[i+1] 里。H 具有單向性,也就是知道 B 就很容易算出 H(B),但是反過來如果只知道 H(B) 的值很難構造出一個滿足條件的 B。
自唐朝以來,國民大多以“瘦”為共識,“胖子沒有未來”“一胖毀所有”等觀念一度成為我們的共識、
不過,看到上面的姑娘們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蝴蝶袖、水桶腰、大肚腩、大象腿,都被干脆地直接暴露出來,但這些依然不影響她們原本的美。
如果說“美”是我們人為創(chuàng)造的共識,那么比特幣的共識就是機器創(chuàng)造的。
正如男性對美女的共識,基于算法和技術的共識,比特幣同樣可以成為不需要中心化機構來制定的規(guī)則。
1POW(工作量證明機制)
工作量證明機制(POW)是我們最熟知的一種共識機制。就如字面的解釋,pow就是工作越多,收益越大。這里的收益指的是記賬收益,工作可以稱為猜數字,誰能最快的猜出這個唯一的數字,誰就能做信息公示人。
猜數字需要強大的電腦算力和電量,所以這個過程也被成為挖礦。
2POS(權益證明機制)
它類似股權憑證和投票系統(tǒng),因此也叫股權證明算法。由持有最多token的人來公示最終信息。
它的好處是不會像pow那么費電,但缺點也很明顯:
1)沒有專業(yè)化,擁有權益的參與者未必希望參與記賬;
2)容易產生分叉,需要等待多個確認;
3)永遠沒有最終性,需要檢查點機制來彌補最終性;
3PBFT(拜占庭共識算法)
拜占庭共識算法(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- PBFT)也是一種常見的共識證明。
小蟻(neo)采用的就是以上算法,它與之前兩種都不相同,PBFT以計算為基礎,也沒有代幣獎勵。由鏈上所有人參與投票,少于(N-1)/3個節(jié)點反對時就獲得公示信息的權利。
dBFT機制最核心的一點,就是最大限度地確保系統(tǒng)的最終性,使區(qū)塊鏈能夠適用于真正的金融應用場景。
它的優(yōu)點在于:
1)專業(yè)化的記賬人;
2)可以容忍任何類型的錯誤;
3)記賬由多人協(xié)同完成,每一個區(qū)塊都有最終性,不會分叉;
4)算法的可靠性有嚴格的數學證明;
4DPos(股份授權證明機制)
DPoS是在PoS的基礎上,將記賬人的角色專業(yè)化,先通過權益來選出記賬人,然后記賬人之間再輪流記賬的方式。
但這種方式依然沒有解決最終性問題。類似于董事會投票,持幣者投出一定數量的節(jié)點,代理他們進行驗證和記賬。
它的優(yōu)點在于大幅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(jié)點的數量,可以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。
雨清初扇離6星評價
2020-10-31 10:22:58
在中心化機制中,不需要共識機制。因為中心化機制中,有一個中心化組織或機構去做決策,也就是有一個人說了算。
那么在去中心化的區(qū)塊鏈中,沒有中心,那么誰說了算呢?這時候就需要共識機制,就是需要一種機制讓大家來達成一種共識。
拿比特幣來說就是,我有一個比特幣轉給了小明,同時又轉給了小紅,那么哪筆交易是有效的呢?
比特幣中的共識機制是POW(proof of work),直譯過來就是工作量證明,就是說誰完成了這個“工作量”就聽誰的,其實也就是誰算力大就聽誰的,這個人也就是挖礦中獲得了記賬權,那么他想打包哪筆交易記錄到區(qū)塊上就是哪筆了咯。
后來又有了POS(proof of stake),也就是權益證明,簡單來說就是誰手里的幣多就誰說了算。
以及還有DPOS(delegated proof of stake),授權權益證明,就是大家通過手里的幣去投票選出一些節(jié)點,這些節(jié)點就像是委員會一樣,他們說了算咯。有點像議會制。
POW的優(yōu)點就是相對更去中心化,畢竟51%的算力沒那么好控制,但是非常非常非常消耗能源,而且共識達成周期長,交易速度慢。
POS比POW交易速度快上那么一些,但對于應用而言還是比較慢。
DPOS就快很多了,看看BM之前吹得牛就知道了,但相對性沒有那么去中心化。
還有很多很多共識機制,反正你去看看大家白皮書吹的牛,啥都有,但比較多還是上述三種。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程度與效率問題能夠如何平衡解決也是現(xiàn)在大部分公鏈需要考慮的問題(大部分公鏈還處于吹水狀態(tài)。